今年以来,鄄城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抓重点、补短板、促改革,推动了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今年全县共有日光温室约1200个,占地面积0.4万亩,其中连栋温室6个,播种面积1.1万亩;大中拱棚2.5万个,占地面积3万亩,播种面积5.5万亩;小拱棚7.2万个,占地面积7万亩,播种面积9.8万亩。同时,积极推进“三品一标”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全县认定、认证及复核换证无公害农产品共计78个产品。另外有五家单位14个产品申请绿色产品认证,已进行了三家单位11个产品的现场检查和产品和产地抽样工作。2017年鄄城县昊源蔬菜专业合作社、鄄城县首佳毛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鄄城县泰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顺利通过了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
(二)高产创建成效显著。该项目从去年秋种开始,今年秋种结束,实施年限一年,项目资金300万元,主要围绕粮食高产高效创建和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建设,县农业局严格按照方案进度安排和时间节点组织实施。播种阶段整合县农机局土地深松项目,对项目区进行深松作业共计2.166万亩,整合2017年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项目资金,进行小麦统一供种。受省农业农村厅委托,菏泽市农业局组织专家对鄄城县粮食高产创建平台建设产业发展项目核心示范区及辐射区小麦、玉米产量进行审查复核,项目核心区小麦平均亩产560.32公斤、玉米平均亩产650.6公斤;辐射区小麦平均亩产510.1公斤、玉米平均亩产601公斤。2018年10月10日,经交叉考评,综合评价得分为94分,被评为优秀等级。
(三)基层农技推广扎实推进。依托基层农技推广项目,投入资金73万元,培养提升县乡基层农技员300人,培训采用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方式,使参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同时,对全县600名新型职业农民学员进行了跟踪服务,跟踪老师不怕苦,不怕累,冒严寒深入基层实地指导学员创业,给学员讲解国家的惠农政策及有关技术,共现场指导150人次,电话询访300人次。今年整合2016—2018年基层农技推广项目信息平台及物联网平台建设资金近100万元,建设5个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搭建物联网监管平台及农技推广信息平台。
(四)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鄄城县17个乡镇(街道)和412个行政村,按照要求全部建立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会和业务培训会。10月底有412个行政村(居)和316个村民小组全部完成了清产核资及清查数据上传,共清理上传村级集体资产115813.84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0893.68万元),集体资源101.47万亩。10月底以前全部完成成员资格认定工作,全县共认定成员858404人,村、组两级728个上传单位全部完成折股量化,目前,各乡镇街道已经完成组建村组股份经济合作社363个,完成比例50%,郑营、什集、李进士堂、彭楼、闫什、大埝、引马七乡镇全部完成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工作。
(五)水肥一体化有序推进。目前鄄城县已全面完成新增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6800亩的任务目标。根据鄄城县区域及作物特点,县农业局开展了农田灌溉节水技术示范,实施了田间节水工程建设,平整土地及改造畦块。在此基础上,围绕冬小麦、玉米、棉花生产,重点推广土壤水库营建、覆盖保墒、冬小麦测墒节灌等农田综合节水技术模式,安排冬小麦深耕、秸秆还田农艺节水示范区和玉米、棉花伏季秸秆覆盖示范区,展示技术效果,带动周边农户,扩大农艺节水技术覆盖范围。目前在全县建立“节水农业技术万亩综合示范区”2处,“小白龙”推广应用面积达695300亩,实现了粮田亩节水20m3,棉花亩节水10m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