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产业振兴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吉林省负有“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艰巨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突破性进展。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能更加巩固。两年来,建成高标准农田400多万亩。开展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节水改造项目28个,开展节水灌溉工程64.5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7386万亩。完成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145.18万亩。出台我国第一部黑土地保护法规——《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保护性耕作等绿色生产技术广泛推广。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工作全面启动。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350亿公斤阶段性水平,我省国家粮食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更加巩固。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供需关系日趋合理。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一减多增”。累计调减籽粒玉米560万亩,超出预期目标10万亩,水稻、大豆和饲料等经济作物均有增加。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不断加强,免疫无口蹄疫区通过国家评审,新增养殖和屠宰加工能力近10万头,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9%,畜牧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现。以设施园艺、特色产业为代表,园艺特产业加速向园区化、标准化方向转变,2017年,棚膜经济纯收入达到23.6亿元,园艺特产业总产值实现1750亿元,同比增长9%。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农业产业结构正处于效益变革、效率变革的升级转型之中。
调优农产品品质,供给质量明显提高。“三品一标”产品累计有效使用1758个,监测面积累计1214万亩。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推进吉林大米、长白山人参、吉林杂粮杂豆等“吉字号”品牌建设,启动白城绿豆、白城燕麦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自然生态优质吉林农产品整体市场形象初步形成,并逐步焕发出市场竞争力。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蓬勃兴起。龙头企业带动一产、拓宽二产、联动三产,产加销全产业链更加紧密。全省玉米深加工企业达到22户,年加工能力1490万吨,占全国17.5%。启动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25个,完成投资50亿元。农村电子商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产品成交额突破23亿元。休闲农庄、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等模式快速发展。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5600亿元。 2017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81亿元。
推进农业绿色转型,资源保护不断加强。绿色生产方式持续革新。建立绿色防控、农企合作减量控害、统防统治等示范区280个,基本实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农药施用量负增长,测土施肥实现粮食主产区全覆盖、手机信息化服务全覆盖。推广深翻还田、秸秆饲料无害防腐等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改善物质装备条件,现代农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程机械化整省推进稳步开展,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位于全国农业机械化建设第一梯队。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培育选定主导品种74个、研发主推技术27项,形成了“专家+农技人员+基地+科技示范户”的高效科技成果推广模式。主要粮油作物良种普及率、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分别达到100%、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6%。农村信息服务站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业卫星数据云平台基本实现县域全覆盖。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规模经营稳步扩大,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成为主导模式,土地流转面积2366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37.6%,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881个,覆盖县乡村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8.7万个,成员119.4万人。